用辯證的態(tài)度看待孩子的錯誤

本文Tag標簽:家庭教育??

  相對而言,錯誤總是在具體的事情上體現(xiàn),所以它確實比缺陷更直觀,它的后果也就對人更具有刺激性,但實際上,缺陷是因,錯誤是果;錯誤是標,缺陷才是本。有些隨機性的或者說偶發(fā)性的錯誤,對于多數(shù)孩子而言確實是很難把握的,那就更不能過于執(zhí)著。

  我批閱學生作文的時候,有時會發(fā)現(xiàn)許多語文功底很扎實的學生在作文里寫了大量的錯別字,其中有很多是小學生都會寫的字。在高考語文閱卷中,錯別字是要被按照字數(shù)扣分的,所以我召集這些學生開會,想了解一下情況。開會之前,正好一位外地的同行打過電話來,我們順便聊起了這個事,他大呼有同感,我問他是如何處理的,他說無論學生有沒有學過那些字,既然寫錯就意味著他們根本沒有理解那些字的含義和用法,所以他幾乎每批一次作文都要用一節(jié)課的時間給學生們詳細解釋糾正,照這樣算下來,一個學期耗在錯別字上的時間就得10~15個課時,算得我都有點發(fā)蒙。

  結(jié)果,我與學生們一交流才明白,他們在一般情況下極少寫錯別字,只是習慣于將作文放在其他作業(yè)之后,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,所以寫作文的時候經(jīng)常已經(jīng)是頭昏腦漲,才會寫錯字,而這種情況頂多也就是指導他們調(diào)整一下時間安排就可以了。

  當然,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置之不理,至少要確定它不會影響大局時才可以這么做,但我更想說的是,即便是對于必須解決的錯誤,我們也不必擺出一副如臨大敵必鏟除之而后快的陣勢。家長們過于重視孩子的某些錯誤,甚至表現(xiàn)出如上情形的時候,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個錯誤很可怕,很難改正,從而失去改正錯誤的信心,甚至向錯誤投降。戰(zhàn)術(shù)上重視敵人一定是正確的,但在戰(zhàn)略上必須讓孩子藐視敵人,他們畢竟還小,缺少一種與錯誤做斗爭其樂無窮的英雄氣概,所以,越讓他們覺得錯誤不起眼,他們改正起來越快。你讓他改正一個錯別字,他會很利索地落實,你要是讓他改掉寫錯別字的毛病,那就不是說說的問題了;你要他一天不上網(wǎng),多數(shù)孩子還是能做到的,可你要是想通過幾次說服教育就讓他徹底改掉上網(wǎng)的毛病,恐怕就不是那么簡單了,你碰到的阻力可能大到你難以想象:陽奉陰違的有,當面頂撞的有,離家出走的還有。不用舉例子,新聞里有的是。為什么?你的要求把他嚇住了,難住了,讓他覺得做錯誤的盟友比做你的盟友要容易得多。

  可惜的是,相當多的家長在這一點上沉不住氣,他們的理由是考試自然帶有很強的競爭性,而且是有限時間內(nèi)的競爭,現(xiàn)在落下一步,將來就可能抱憾終身。這種想法當然是正確的,但在實際操作中,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孩子自身情況的制約。沒人敢保證沉住氣就一定會成功,但沉著應(yīng)對總比剜肉療瘡、拔苗助長的效果要好。

  我曾給家長們做過這樣一個比喻:孩子有了錯誤,就好比兔子傷了一條腿,假設(shè)一只傷了腿的兔子和一只正常的兔子賽跑,在后者不麻痹輕敵的情況下,前者是很難勝出的,但瘸腳已是既成的事實,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治好的,如果你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,那就只能給它注射止痛藥甚至興奮劑了,而這么做雖然可能讓它在這場比賽中勝出,但卻會使它付出慘重的代價。傷腿經(jīng)過精心治療,終究會好起來,但如果急功近利,可能會把它的傷腿變成瘸腿,那才是真正的抱憾終身。

  所以說,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也要講戰(zhàn)術(shù),我們不妨采取“陣地戰(zhàn)”與“蘑菇戰(zhàn)”相結(jié)合的方式。所謂“陣地戰(zhàn)”,是指專門針對孩子某方面的缺陷和錯誤,制訂一個嚴密的系統(tǒng)方案,長期扎實地貫徹落實,但這么做會很累,也會讓孩子們覺得勝利離自己還很遙遠。所以,更應(yīng)該結(jié)合實際情況,盡量把要求分解開來,多給孩子一些成就感,讓他把達成上一個目標的成就感轉(zhuǎn)化為實現(xiàn)下一個目標的動力,只要家長引導配合得法,是完全可以改正的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(nèi)回答您!